6月7日,2023年中國高考正式開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影響普通人命運的最重要的考試,高考并非我國獨有。今日,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世界各國的高考趣聞。
韓國:舉國上下“嚴陣以待”
圖源 網(wǎng)絡 下同
韓國有一句話叫“四當五落”,意思是每天睡四個小時的考生可以考進理想院校,每天睡5個小時的則可能落榜。在大部分韓國人眼里,高考結果將左右一個人的一生。
韓國高考于每年11月第二個周四舉行,考生需在一天時間內考完所有課程。所以,每年的這一天,韓國可謂是舉國上下“嚴陣以待”,為考生保駕護航,比如企業(yè)和機關單位的出勤時間推遲一小時;地鐵和公交將在考生考試時間段內集中運行;在播放英語聽力考試時,禁止飛機起飛和著陸,以免飛機起降產生的噪音影響考試等。
當然,最隆重的要屬考生父母和低年級的學弟學妹聚集在考場外為考生祈禱,有些低年級學生會給考生學長跪地叩拜行大禮,以表衷心祝福。
在高考這一日,韓國人還忌諱吃海帶,他們認為海帶比較油膩,吃了有落榜之嫌。
日本:考前“拜猩猩”,赴考穿黑衣
日本的高考并非一錘定音。從每年1月中旬開始,國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學都會組織一次全國統(tǒng)一考試,主要是基礎學科(國語、英語、數(shù)學、地理、化學等)和社會學科。從2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第二次考試。
日本高考期間,考生的父母都謹言慎行,避免在孩子面前說出“摔倒、跌倒”之類的話;還有很多考生涌入東京動物園的猩猩園,“拜見”那些從來不會從樹上掉下來的猩猩,以求自己在高考中不會名落孫山。
高考當天,考生大都身著黑色衣服,彰顯自信,穿得太花哨反而會被認為心虛、沒信心。
伊朗:考生可報100個志愿
伊朗高考在每年的6月底,7月上旬舉行。但由于伊朗只有54所國立大學和一些國立醫(yī)學院,大學的承受能力相當有限,對所有學生來說均是一道難關。
伊朗高考的考試內容繁雜,科目包括語文、伊斯蘭宗教教義、數(shù)學、英語,還有根據(jù)志愿不同要進行的考試,比如生物、化學、物理、歷史和地理等。
不過,伊朗考生可以根據(jù)自己選擇的考試科目填寫100個志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們步入大學的概率。
澳大利亞:注重平時成績
澳大利亞的高考由各州分別出卷、決定考試時間。高考成績并非衡量學生能否進入大學的唯一指標,在昆士蘭州和首都地區(qū)甚至不需要高考成績,只看學生平時成績即可。
以色列:高考后先服兵役后旅行
以色列的高考從每年的6月底開始,高中畢業(yè)生的畢業(yè)成績占大學入學分數(shù)的一半,入學考試占到另一半。
不過,以色列高中畢業(yè)后學生要先服兵役,服完兵役后,再花3到6個月的時間旅游,開闊眼界、思考人生、或是掙學費,待旅游回來后,再次投入學習中。大部分人的大學學費通常是靠貸款、助學金或打工的方式取得。
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么多種高考方式呀,觀觀在此預祝所有考生逢考必過,超常發(fā)揮?。▌⒎加睿?/p>版權聲明
本稿件為獨家原創(chuàng),版權為鄭州報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正觀新聞)所有,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違反,依法保留追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