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加內爾的同名餐廳連續(xù)22年保持米其林三星
西紅柿料理
皮埃爾以個性化的創(chuàng)意菜和分子料理著稱
皮埃爾·加內爾(Pierre Gagnaire)始終忘不了1966年8月23日那天。他在法國北部海邊度假,電話突然響起,傳來父親焦急的聲音:“我急需個學徒做幫手,你快回來!”皮埃爾說,從那通電話開始,他無憂無慮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一晃50年過去,他成了法國頂級廚師,同名餐廳連續(xù)22年保持米其林三星,他本人亦被授予“法國藝術及文學勛章司令勛位”,這是法國政府授予文學藝術界的最高榮譽。在近日的2015上海柏悅酒店美食美酒盛宴上,這位65歲的老人依然充滿創(chuàng)作熱情。他一臉興奮地向第一財經記者展示他當天早上才收到的一張照片,雖然并不清楚那上頭的紅色植物是什么,但據說是種很特別的食材,打算一回到法國就著手研究。
皮埃爾以個性化的創(chuàng)意菜著稱,被反對傳統烹飪的廚師視為精神領袖,在分子廚藝界,他又是位先鋒人物。法國當代物理化學家、人稱“分子美食之父”的艾維·提斯(Hervé This) 是皮埃爾的好朋友,他最早發(fā)現了分子化學與食物烹飪間的聯系。“他是很棒的化學專家,給到我重要的研究信息,但他不是主廚。”皮埃爾說,他們溝通想法后,最后由他實現艾維的化學研究,從而打開一個驚喜的美食世界。
皮埃爾第一次做分子美食,用的是鵝肝。他把鵝肝打得同奶油一樣細膩,再繼續(xù)把“奶油”打成泡沫,他用“噴泉”一詞來形容了這道鵝肝菜肴最終的形態(tài)之美。不斷被打發(fā)的鵝肝最終變得輕盈夢幻。從此,他嘗試以不同方式改變食材的常規(guī)性狀特征,創(chuàng)造不同的口感。一道色彩鮮明如黑白棋子菜品便是用了黑米和蘿卜磨成粉,重新塑形拼接。米的微甜、蘿卜的微辣被他恰到好處地融匯在一起。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的很長一段時間,分子料理都被人們崇尚為頂級料理。而當這種風潮過后,人們開始反思分子料理對食材味道的改變,并有越來越多的廚師倡導烹飪要保留食材的真味。
皮埃爾強調自己不會專門支持任何一方,分子料理也好,非分子美食也罷,他都會嘗試。他對美食的熱愛不束縛于烹飪用了什么方式,即使分子美食不再受推崇,他也會繼續(xù)研究,只要他覺得某道菜適合那樣去做。在他看來,“烹飪首先是給自己做的,這是件很私人的事。你首先要自己喜歡,從中享受到烹飪的樂趣,才能談得上分享,讓別人也感到驚喜。”
他做一道蘋果料理需要72小時,首先是放在烤箱里烘烤,再移到室溫靜置,加上糖漿繼續(xù)烹飪,之后放入冰箱冷凍,一只蘋果在不同溫度交替里歷練出了獨特的紋路,如珊瑚狀的紅絲布滿表面,被安置在不規(guī)則造型的糖漿結成的硬膜上,如紅寶石般晶瑩剔透。
看似簡單的食材,凝結了主廚的專注與巧思。“食材可以簡單,關鍵是怎么做。番茄我也能烹飪很久。”皮埃爾說,他的烤番茄,既有印度的香辛料,又有薄荷、羅勒……數數不下十種調配料,慢慢地把滋味漬到番茄里,用不同味道的疊加組合,撞擊出新意。
皮埃爾的廚師袍上、手機殼上都有著他的標志,一橫兩豎三劃構成一張桌子的圖案。這就代表他的世界,一張桌子便是一方烹飪的天地。“所有的一切都很簡單,也都很難。簡單在于食材你身邊都有,誰都能做,難在你有多用心,把它做得不平凡。”皮埃爾說。
帶著這樣的理解,皮埃爾喜歡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打開他的個人網站,叮叮當當的鍋碗瓢盆聲不絕于耳,別人眼中的嘈雜卻是他能感到心靈寧靜的一種聲音。他也喜歡聽爵士樂,一次他去露天劇院聽音樂,中途下起了雞蛋大的冰雹,大部分觀眾中途撤場,他卻堅持聽到最后。大概只有沉浸在一種熱愛里,有著不被客觀因素所打擾的心境,才能連冰雹都不顧吧。
分子 蘋果 小時